史学集刊

长篇专论

  • 国际关系理论家的预测为什么失败?——兼论历史学与国际关系学的差异与互补

    王立新;

    在冷战结束前后,一些知名的国际关系理论家对国际局势的错误预测反映出国际关系研究的学科局限:采取化约主义的思维方式对复杂的国际政治现实进行高度简化和抽象,过于追求国际关系研究的科学性而忽视了人文性,过度强调国际关系的规律性和必然性。历史学(外交史)与国际关系学有很大差异,而且也不以预测见长,但仍可以在多个方面弥补国际关系学之不足,促进国际关系理论家提升预测的质量,包括:运用整体主义的思维方式来理解国际关系,重视领导者个人的自主性和能动性,意识到历史偶然性的作用和时间流动带来的变化,更好地甄别和选择史学论著中的证据,以及在观察、推理、演绎和计算之外采取叙事、类比和想象等方式对国际形势进行预测。鉴于国际事务的复杂性,国际关系理论家应该在进行预测时保持谦逊和审慎,并时刻准备应对不可预知的事件。

    2020年01期 No.186 4-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8K]

“史学理论与方法研究”笔谈

  • “史学理论与方法研究”笔谈

    于沛;赫治清;陈锋;倪玉平;

    <正>主持人语(陈锋):研究历史,离不开理论与方法,史学理论与方法一直是史学界关注的问题。这一期笔谈缘于在武汉大学的一次史学理论与方法的讲座,于沛等先生即是讲座的主讲者。《史学集刊》的编辑孙久龙先生学思敏锐,在讲座过程中即要求我组稿,得到诸位先生的允诺。于沛先生曾长期主编《史学理论》、《史学理论研究》,是研究史学理论与方法的著名专家,其他参与笔谈的作者,虽然术有专攻,但并不是史学理论与方法的"道"中人。从一定意义上说,这期笔谈是"业内""业外"的组合。也或许由于这种组合,带来一些新的气象,不至于流于"空泛"。于沛先生在世界整体史观的视野下,谈论"中国世界史学术体系的核心理论",值得认真研读。事实上,这一论题不仅仅是世界史学科的问题,我在20多年前的一篇习作《马克思主义整体世界史观与中国经济史研究》中就曾经指出:"作为一种理论和方法论,整体世界史观不仅对重新审视世界历史有重要意义,对相关领域的研究也同样富于启迪"。赫治清先生重提"唯物史观是史学研究基本理论和方法",是基于自己的研究实践,有相当的说服力和借鉴意义。倪玉平教授的大作以及笔者的小文,也同样是基于研究实践的思考。希望对读者有所助益,当然也希望得到读者的品评意见。

    2020年01期 No.186 20-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K]

明清史研究

  • 明代皇权转移之际的合法性博弈

    赵轶峰;

    本文通过对明朝皇权转移之际种种关涉政治合法性的博弈进行考察,透视明代皇位继承的文化和心理条件,对帝制体系运行中传统、实力、社会心理、人事关系间的纠结进行剖析。明代除曾发生建文、永乐间武装争位情况外,其他过渡较平稳的皇权转移仍常伴随围绕政治合法性的博弈,皇帝、士大夫、后妃、贵族、宦官都在其间扮演角色。皇权转移关乎国运、政局、民生,由此形成具有制度、文化、时局综合含义的更替规范和社会期待。这种期待,具有一定程度上降低皇权随意更迭的约束作用,凸显合法性构建的必要,但总体而言,明代皇权转移仍在传统政治范围内,没有发生"转型"的明确迹象。

    2020年01期 No.186 34-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K]
  • 清代晋商在禹州的经营活动——兼论禹州药市的发展脉络

    许檀;

    清代的禹州商业有一个以杂货转运为主到药材集散为主的变化过程。晋商是最早活跃于此的重要商帮,其经营以棉布、茶叶等"杂货"转运山西,以及禹州本地所产瓷器、"禹布"输出为主,药材只是其中的一部分。直到咸同之际杂货贸易仍是禹州市场的主角,故同治元年最早开征的厘金为"百货厘"。禹州作为药材市场的兴起始于乾隆年间,并在与洪山庙药市的竞争中取胜。除地方政府的支持外,晋商早期经营活动奠定的市场基础是禹州药市得以顺利发展的重要原因。清代后期怀帮以及各地药商大量涌入,晋商中经营药材业者也有大幅增长;同光年间药材贸易逐渐超过杂货成为禹州市场上最重要的商品,禹州也成为华北的三大药市之一。

    2020年01期 No.186 43-53+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2K]

专题研究

  • 封、疆、界:中国古代早期对于域界的表示

    鲁西奇;

    甲骨文、金文以及秦楚瓦文、简牍中所见的"封"("夆")乃是人工堆筑的土堆,其上或植有树木;"封"多沿着道路设置,用以表示其地域之归属;田地中的"封"则置立于田畔或阡道上,用于标识田地的归属。金文与秦楚简牍中所见的"疆""畺"或"彊",则是人为地划出的界线,它可以但并不必然表现为自然或人为的地理事物。"界"也是一种人为的划分,却有具体的自然或人为的地理事物作为标识;用于表示"界"的地理事物主要有关、垣、离、格、堑、封、刊、坞、虎落、天田、立石等人为的地理事物,以及山、川等自然地理事物。

    2020年01期 No.186 54-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0K]
  • 士风重建与人物书写:以陶榖形象的塑造为例

    游彪;周玥;

    陶榖曾先后在后晋、后汉、后周和北宋任官,是五代宋初文人的典型代表之一。其性格偏激急躁,追求名利,行事作风为当时人和后世所诟病。然而,陶榖的形象通过史料和文学作品的加工处理而典型化、脸谱化,并不能够完全反映其真实面目。通过对陶榖家庭背景和行为的具体分析,可以对陶榖其人有更加真实全面的了解,同时也能够更好地认识五代宋初所面临的士风重建问题。

    2020年01期 No.186 65-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K]
  • 太平天国应对社会危机的政略实践及得失——兼谈太平天国的评价问题

    刘晨;

    江南是太平天国建立较稳定统治并有力推行各项政策方略的地区。太平天国政府作为该区域的政治实体,在应对社会危机和基层社会治理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尝试和努力,主要采取了"应变十策",旨在完成由"打天下"向"坐天下"执政理念的转型。但因主客观条件限制,太平天国应对社会危机的成效不大,调控社会秩序的预期没有实现;但某些地区的太平天国地方当局在内忧外患的非常时期,仍能于社会建设领域有所建树,所以过去认为太平天国"重立不重建"的政权建设惯性也仅是相对而言的。政府调控和应对社会危机的政略实践,还是国家统治技术和社会战略的体现。太平天国的社会战略展现了太平天国时期国家与社会关系的特殊实态。我们发现太平天国的政治权力以较为积极的姿态向乡村社会渗透,不同于该时期绅权扩大的一般势态,占领区的绅权呈现被压缩的另面镜像。太平天国战争之后,清政府在重整社会秩序工作中有意识地继承江南绅权被压制的趋势,在更广范围内限制和约束绅权,激发了国家权力与地方社会的新一轮角逐,并对晚清政局产生了影响。这一视角还为我们客观理性地认知太平天国的历史地位提供了切入点,呈现了太平天国复杂多重的历史面相。

    2020年01期 No.186 72-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2K]
  • 马里时代西亚战争惯例初探

    袁指挥;

    在马里时代,西亚诸国逐步发展出制约战争的惯例。在发动战争之前,要为战争找到合法的理由,同时需要获得神明的赞同和友邦的支持,更为重要的是,要进行公开宣战。在战后对战败国的处理上,虽然存在野蛮的毁城杀人的向例,但是较为人道的战争惯例逐步发展起来:有限摧毁敌方城市,善待敌方战俘与百姓以及掩埋敌方阵亡者尸体等。马里时代的战争惯例,继承了公元前3千纪的某些战争惯例,同时又对古代西亚战争的惯例做出了新发展。马里时代战争惯例的形成,与此时大国争霸、同盟化战争以及战争的频繁有着密切关系。战争的巨大破坏力,也促使较为人道的战争惯例出现,它们代表了古代西亚战争惯例的发展方向,具有进步意义。

    2020年01期 No.186 88-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K]
  • 16-17世纪英格兰占星医学的流行及其原因分析

    赵秀荣;

    占星医学是16-17世纪英格兰社会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占星医学可以从一个侧面揭示英格兰社会的肌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这个时代。占星术认为宏观的宇宙影响着地球上的一切。这一时期最著名的占星家是西蒙·福尔曼和理查德·纳皮尔。占星医学神秘的仪式感、占星医学把疾病放在更广阔的背景下进行解释、占星家试图通过深奥的"科学"来解释这个世界的谜题是占星医学流行的主要原因。占星医学填补了当时医疗市场的不足,并为时人提供了宗教之外纾解病痛和压力的渠道。当时也存在对占星医学质疑的声音,认为它是迷信的、骗人的把戏。

    2020年01期 No.186 98-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4K]
  •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亚洲主义”意识形态的政策化

    刘峰;

    近代日本的"亚洲主义"并非一定以对抗欧美为根本目的,因而它与所谓的"协调主义"路线之间并不存在绝对的对立。这意味着"亚洲主义"意识形态的政策化存在着可能性。尤其在"九一八"事变之后的特殊历史背景下,它自下而上,由日本陆海军、外务省等各分支机构到最高首脑决策,经历了一个逐渐向外交国策渗透发展并最终讨论成型的复杂过程。可以说1933年斋藤内阁"五相会议"所制定的《外交方针》正是其政策化的典型表现。该方针将"协调主义"作为辅助手段,明确宣布今后日本的国策在于"实现帝国指导下日、满、华的提携共助"。这意味着"不放弃协调主义的亚洲主义政策"在当时已告形成。

    2020年01期 No.186 110-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6K]

博士论坛

  • 辽朝枢密院一院多使现象与制度渊源

    孙大坤;

    辽朝共有北南二枢密院,但每一枢密院可以由两名或以上枢密使共同执掌。辽朝的知枢密院事实乃未经正授的枢密使,因此当辽朝同一枢密院内有枢密使与知枢密院事并立,实际上也相当于该枢密院同时受两位同级别长官管辖。辽朝枢密院一院多使现象的制度渊源来自于五代,一方面因袭了晚唐五代两名枢密使共同执掌枢密院的传统,另一方面继承并推动了枢密院地位不断上升的趋势。

    2020年01期 No.186 121-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K]

  • 《史学集刊》启事

    <正>《史学集刊》编辑部采编平台自2015年开始正式运行,本刊将不再收取纸质稿件,作者投稿请登录http://shxz.cbpt.cnki.net,原用电子邮箱不再收取稿件,仅用于作者沟通、联系。《史学集刊》已被中国学术期刊网、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超星期刊域出版平台、龙源期刊网、维普网、华艺线上图书馆等全文收录。凡向本刊投稿者,均视为作者同意编辑部与上述出版机构

    2020年01期 No.186 1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36K]
  • 下载本期数据